凌晨5点,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的茶叶集中加工园区已经人头攒动,厂房里机器杀青的轰鸣声唤醒了茶乡。
(资料图)
名山区盛产名茶蒙顶甘露、蒙顶黄芽,自古有“扬子江心水,蒙山顶上茶”的美誉。如今,当地种植着39.28万亩茶叶,16万人以茶为生,2022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70亿元。
凌晨:争分夺秒制新茶
在名山,完成茶叶到“甘露”的蜕变,各家有自己的“秘技”,但大部分都要经过萎凋、杀青、揉捻、贴锅、塑型、烘干、提香等步骤。
走进四川茗凡茶业有限公司的车间,十口大锅分成两排,每口锅中有两斤已经完成了揉捻的茶叶,需要人工“贴锅”。52岁的李军文是有着20多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,他熟练地用手重复着翻动和轻压的动作,带着规律的节奏感。十来分钟便完成一锅茶叶的“贴锅”。
新店镇茶叶集中加工园区一车间内,工人在制茶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“鲜叶不能积压,从市场拉回来就得马上萎凋,一秒都不能耽搁,否则影响口感,牌子就砸了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小华说。
成立于2021年的新店镇茶叶集中加工园区,目前已入驻16家茶企。2022年园区产值达到2亿元,今年预计将突破3亿元。“去年即使有疫情的影响销路也不错,今年各家茶企更是准备大干一番。”新店镇党委副书记杜宇露说。
上午:成品、鲜叶交易忙
制茶师傅忙碌的同时,位于名山区最繁华地段的世界茶都茶叶交易市场迎来了喧闹的清晨。早上7点,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已经涌入这里挑选茶叶。
茶企和茶商在世界茶都茶叶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该市场管理员常钢说,近期这里每天人流量在8000至1万人次之间,“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”。来自河南信阳的茶商孔维灿连日来已经采购了1000多斤成品茶叶发回河南。“在这里买了十多年的茶,前两年因为疫情影响只能线上采购,今年又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感到无比亲切。”他说。
上午9点,交易市场的人流量达到了顶峰。茶商们接踵摩肩,询价声此起彼伏。市场的一隅,一对中年夫妻正用手机进行直播带货。妻子的面前,10杯蒙顶甘露一字排开,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茶叶的特点。这天早上,不到2平方米的临时直播摊在短短几个多小时里卖出了8000多元的蒙山茶。
一位茶商在世界茶都茶叶交易市场内进行直播,为网友介绍自家茶叶特色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上午10点,交易市场里人流逐渐退去,24公里外的双河鲜叶交易市场,忙碌才刚刚开始。62岁的茶农詹成香背着一个大背篓顺着人潮挤进了市场,不到半小时,20斤鲜叶以每斤110元的价格全部成交。“今年鲜叶价格比去年高,老百姓有盼头。”她笑得合不拢嘴。
卖完鲜叶,她又匆匆赶回家去给工人做饭,家里雇着3位采茶工,每天早上6点开工,要一直采到天黑。采茶工每采一斤鲜叶得30元工钱,都想抓紧时间多挣些钱。
雅安市名山区双河鲜叶交易市场内,茶农与茶企在进行鲜叶交易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午后:茶乡小憩正当时
午后,阳光驱散了雨雾,茶香在空气里蒸腾。漫步红星镇骑龙村的茶园,一丛丛茶树整齐排列着。
这是位于雅安市名山区红星镇的万亩观光生态茶园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下午4点是民宿老板陈友凤的下午茶时间。柔和的阳光下,杯中的甘露在水中舒展开叶片,凑近时清香扑鼻,进嘴后满口回甘。“走过那么多地方,喝过那么多名茶,还是最爱这一口老家的滋味。”她说。
2019年,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友凤回到老家红星镇,推倒了老屋,建起了民宿“时间之外”。骑龙村虽小,但独特的茶乡风情却吸引了许多民宿投资者。目前,名山区已建成运营民宿32家,“名山·茗宿”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。
傍晚7点,骑龙村升起袅袅炊烟,忙碌了一天的茶农陆续收工。走在回家路上,人们谈论着一天的收获,掂量着鲜叶的价格。
夜幕很快笼罩下来,茶园进入了梦乡,新的嫩叶和新的希望却在枝头茁壮。
(记者吴光于)
来源:红星网
关键词: